close
傳統設計美學原論-楊裕富 博士
中國設計美學的發韌:祭禮與術數
如果設計美學的操作性主要指造形美感如何生成、造形美感如何規則化、造形美感如何理解、乃至藝術的起源說及藝術的功能說,那麼,近三十年中國考古學的出土資料與既有資料的再詮釋,都指向中國設計美學發韌於祭禮與術數或方術。這些考古學的出土資料與既有資料的再詮釋,不但更清楚證實了所謂「巫藝同源」,也逐漸釐清了周朝禮制主要的功能之一即在於:君權壟斷巫權或君權壟斷宗教權,這也是李零在方術考古研究上主要的論點(李零,二○○六,新版前言)。
如果對照於先秦思想中「道」的形成以及漢朝由早期的封建郡縣混雜的國家體制轉換到(封建制的排除後)郡縣體制,那麼中國文化的宇宙觀,大體在兩漢時期就已成型,爾後的術數發展只是這成型的宇宙觀的複雜化而已。中國文化的宇宙觀解釋了中國設計美學的發韌在於祭禮與術數。從祭禮而言,祭禮三牲中的羊要挑選健美的,要符合大數法則,就是「羊大為美」這個字的源由;換句話說,中國文化裡美的概念乃至於美的最主要範疇,就是健美與大數。從方術而言,方技指天人合一宇宙觀裡小宇宙(人體)的研究成果與應用;術數指天人合一宇宙觀裡大宇宙(天體與天道)的研究成果與應用(馬保平,二○○七,頁二),美的呈現在技術面要符合小宇宙之道,在理論面(理式面)則要符合大宇宙之道。
--摘自《傳統設計美學原論》/楊裕富著
全站熱搜